民生·评论=====
乐山高速收费的分类之困,韭菜花非花,民生何其痛?
谢歌说事
在四川乐山高速收费站,一场关于“韭菜花是否该免费”的争议再次将《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》推上舆论风口浪尖。收费员以“韭菜花不在目录”为由拒绝免费通行,司机据理力争却难敌冰冷条文。央视新闻主持人白岩松一句“该改一改僵化的目录了”,道破了无数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心声。
这让人们不禁想起那些荒诞戏码:紫薯不是薯、线椒不是椒、蒜苔成了花……当分类标准成为某些基层“刻舟求剑”的工具,民生痛点便在官僚主义的夹缝中滋生蔓延。
从此前媒体曾披露的河南南阳货车司机遭遇的“紫薯非薯”闹剧,到四川峨眉收费站将蒜苔认作花的低级错误,这些荒诞案例背后,暴露出的是目录僵化,是科学常识与行政逻辑的碰撞,更是《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》与现实严重脱节的困境。根据2022年最新目录,甘薯(红薯)被明确列入免费范围,但同属旋花科番薯属的紫薯却被排除在外,理由竟是“紫薯附加经济价值较高”。这种将农产品按出身贵贱划分的逻辑,不仅违背植物学常识,更让政策执行沦为一刀切的机械游戏。
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韭菜花、韭菜薹等常见蔬菜因未被精准标注,在高速路口遭遇身份危机。乐山市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出,韭菜薹是韭菜开花后的嫩茎,极易纤维化,本应属于鲜活农产品范畴,但目录未更新导致基层执行无所适从。这种“唯名称论”的分类方式,恰似将番茄与西红柿割裂,把土豆和马铃薯对立,本质上是用行政逻辑阉割生活常识。
僵化的目录遇上机械的执行,催生了一幕幕令人瞠目的荒诞剧。湖北襄阳南营收费站坚持“紫薯不是红薯”,对同一车货开出900元罚单,却对江西、湖北鄂州收费站的免费放行视而不见;四川乐山符溪收费站工作人员面对韭菜花,宁可搬出《新鲜蔬菜分类与代码》逐条比对,也不愿承认这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。这种本本主义的执法思维,让国家惠民政策在乐山市基层变形走样,沦为“免费水中花”,乐山高速收费执行乱象也因此成了基层教条主义的荒诞剧场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基层单位将政策执行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工具。据报道,云南丽江原市委书记崔茂虎为政绩挖田造景,违法占用790亩耕地;江西广丰区教体局为冲销量强令教师购买千元农产品 ,此类案例与高速收费中的僵化执行如出一辙。当政策沦为彰显存在感的政绩工具,民生需求便成了随时可牺牲的筹码。
必须让目录“鲜活”起来,让政策“接地气”
我们认为,破解分类困局,首在打破静态管理思维。交通运输部等部门2022年修订目录时纳入车厘子、粉蕉等品种,已释放出动态调整的积极信号。是否可建立新的像汽车年审般的评估机制,将紫薯、韭菜薹等争议品种纳入增补清单,并参照《新鲜蔬菜分类与代码》等行业标准细化名称对照?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有言,目录应随市场需求“鲜活”起来,而非成为束缚民生的木乃伊。
其次,需重构政策执行的温度。基层执法者应跳出照章办事的窠臼,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注入生活智慧。例如,对形态特殊但符合“易腐烂、不耐放”特征的农产品,可采用先通行后复核机制,避免因程序僵化造成损耗。正如白岩松所言:“政策的温度,藏在对百姓疾苦的共情里。” 乐山市更深层的改革在于,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壁垒。当前,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破除地方推荐目录等隐性壁垒,这同样适用于鲜活农产品流通。因此,应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制定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,建立跨部门争议协调机制,彻底终结“此站免费、彼站收费”的乱象。
别让民生在分类游戏中“卡壳”。从“紫薯非薯”到“韭菜花非花”,这些荒诞案例折射出的,是行政体系与民生需求之间的巨大裂痕。当政策制定者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,执行者将“本本”奉为圭臬,最终买单的就只能是农民的血汗、司机的奔波和消费者的菜篮子。高速收费应杜绝糊涂账,让政策真正看得见、摸得着。唯有让目录更新跑赢品种迭代,让执法温度融化制度坚冰,方能让绿色通道真正畅通无阻,使民生福祉不再困在分类游戏的迷宫中。
|